澳威斯尼斯人wns8888中国(官方)-Official website

澳威斯尼斯人wns8888

当前位置: 首页 - 澳威斯尼斯人wns8888 - 学院动态 - 正文

近代中国一直流传着“无湘不成军”的说法。在洞庭以南的革命热土上,不知涌现了多少曾为中国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湖湘子弟,可谓将星璀璨。

建国后,由中央军委拟定的36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中,湘籍军事家独占15席。其中,黄公略是牺牲最早的一位。他也是红军井冈山“三骁将”之一,是毛泽东诗词中出现次数最多的红军将领。

依依青春少年时,洋洋风华显峥嵘

黄公略故居坐落于湖南省湘乡市中沙镇一座大山深处。山间常年烟雾缭绕,一条公路自山脚一路直通黄公略故居。山势回环,公路便迂回环绕,站在其中几处甚至可以俯瞰到山底全貌。

踏入黄公略故居,青瓦土墙式的江南民居风格融于各个角落之中。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开办私塾时用的桌椅,目睹此物,眼前仿佛浮现出少年黄公略在父亲督促下蒙学的情景。

黄公略旧居一角

黄公略的父亲黄秀峰是当地一位私塾先生,他对黄公略从小就进行严格的传统儒学教育。然在晚清余晖中,黄公略却偏好兵书演武,嫉恶如仇的任侠理想一直萦绕在他心头。

少时黄公略是一个爱憎分明、两眼带刀的热血青年,当地一直流传着他见义勇为的轶事趣闻。传说少年黄公略曾见一个税警欺压民女,一时不平竟当街将其踢翻在地。

面对性情如此刚烈的黄公略,父亲黄秀峰便令他抄写背诵苏轼名篇《留侯论》:“……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黄秀峰称他目前所做之事只是“小勇”,即绿林好汉的匹夫之勇。真正的“大勇”应是如留侯张良一般胸有韬略,行无双国士之所为。

自此,黄公略便以张良为榜样,精习韬略,不再好勇斗狠。虽然父亲希望他能子承父业,但在民族危亡之际,黄公略内心深处仍然渴望能投身于民族复兴的伟业中。

1915年,在新派民主共和思想的影响下,年仅17岁的黄公略投身入伍,参加湘军护法运动,并凭借自己出众的文化底子成为部队中的国文教员。1922年,他与彭德怀同期考入了湖南陆军讲武堂。顺利结业后,黄公略担任湘军第二师第三旅六团连长。不久后,黄公略又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中。

漫漫长夜丹心立,沓沓钟声唤黎明

在国民革命运动开始前,黄公略就已经接触过湖湘学派所宣传的新学,但彼时的他只有一腔孤勇,不知革命的真正前途究竟在何方。

直到北伐围攻南昌的战役,黄公略率部英勇突围,率先攻上城头。此役过后,这个尚存三分书卷气的湖南伢子被提拔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师第三十团少校团副。也是在这一时期,他开始接触《共产主义ABC》等共产主义译著。在教官段德昌的引导下,黄公略的脑海中开始浮现一个全新的、属于中国的赤色轮廓。

1927年,黄公略考入黄埔三期高级班深造。这一年,国民党发动“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加紧对共产党员的迫害。在浓重的白色恐怖氛围中,黄公略目睹了许多共产党员的变节。但同时,他也看到了国民党队伍中右派官兵麻木不仁、克扣粮饷的腐朽情状,逐渐认识到中国只有进行最彻底的共产主义革命才能找到光明前途。因此,在革命的低潮期,黄公略毅然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

广州暴动失败后,他与同乡挚友彭德怀一同返湘组建救贫会。作为随营军校副校长,他还在军队中大力宣传革命思想,并积极练兵整备,为下一次革命起义蓄势。

黄公略用过的公文籍

黄公略与彭德怀相识相知于湖南陆军讲武堂。两人有着相似的经历,也有着同样的满腔报国热忱。1927年,迫于白色恐怖压力,两人在相见时进行了一番试探。过程中彭德怀误以为黄公略叛变,险些将其绞死。

所幸在最后关头,黄公略后鞋跟里的中共广东省委介绍信被一旁的邓萍取出,黄公略这才得救。一番寒暄后,两人对诗一首 ——“欣谈时局喜春风,柳絮飞舞庆重逢,锦绣洞庭八百里,四江精粹在湖滨”,以此表达知己相逢之喜和对中国革命前景的无限希望。

1928年,彭德怀、黄公略、滕代远一同发动平江起义,组织起一支力量可观的革命队伍。经此一役,彭德怀与滕代远率领红五军主力,前往井冈山与毛泽东、朱德所率部队汇合,共同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而黄公略则一人指挥第二纵队留守平江,在湘赣边境开展游击斗争。

飒飒长风涛头立,有蛟龙处斩蛟龙

黄公略率部留驻平江、浏阳一带,创建湘鄂赣苏区,同时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他曾先后组织了毛田、鲁家湾、老乌塅、金坑等地暴动,成功消灭大量国民党驻军和挨户团,并在平江、浏阳、修水、铜鼓等县境内开辟了数块根据地。

在开展游击战争的过程中,这位素有儒将之风的红军将领依旧坚持每天读书。据当年黄公略的副官高书官回忆:“黄军长每次转移阵地带的东西里,除了离不开的辣椒,再就是一大箱子书。”除了广泛阅读外,黄公略还会总结每次大小战役的得失。他撰写的《游击战术》,是红军史上第一本游击战术理论的军事著作。

1929年4月,黄公略任湘鄂赣边境红军支队支队长。其支队又于9月初与彭德怀所率部队重新合编为红五军,由黄公略任副军长。他协助指挥红五军向北开辟鄂东南地区,向南打通与湘赣苏区联系的作战行动,扩大了湘鄂赣苏区。

1930年1月,黄公略调任红六军军长。他率部在赣西南地区领导发动群众,发展革命武装,建立苏维埃政权,使分散的游击区连成大块的革命根据地。在他的组织下,赣西南革命根据地渐成气候,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毛泽东曾为此赋诗:“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黄公略彻底展现出军事指挥才能还是在第一和第二次反“围剿”。在第一次反“围剿”中,黄公略指挥部队在龙岗战役中击溃了国民党第十八师,并俘获师长中将张辉瓒。毛泽东笔下的“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正是这一战役的真实写照。而在第二次反“围剿”的白云山战斗中,黄公略更是以一次漂亮的伏击战赢得了毛泽东诗歌中“飞将军”的美誉。

蒋介石苦于黄公略灵活机动的指挥能力,为此不仅挟持了他的妻子与母亲,还收买了黄公略的大哥黄梅庄,让他带着1500银元和一张委任状到苏区进行所谓的“招安”。黄公略毅然拒绝了这份来自兄长的“天大好处”,并请求将大哥处死,以大义灭亲之举为全军做出了表率。

在苏区革命党员的共同努力下,黄公略将怀孕的妻子刘玉英接到了苏区。黄公略向妻子嘱咐道:“孩子不管男孩女孩,都叫岁新。”岁新,岁岁新,日日新。在这个孩子的身上,黄公略寄托了自己对中国革命必将胜利的信念。

可惜,命运的捉弄让黄公略没能与孩子相见。1931年,在一次转移行动中,为避免前方大部队被敌军空军发现,他率部主动出击,吸引火力,最终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3岁。

党中央在全军范围内为黄公略召开追悼会。毛泽东用这样一幅挽联总结其一生:“广州暴动不死,平江暴动不死,如今竟牺牲,堪恨大祸从天降;革命战争有功,游击战争有功,毕生何奋勇,好教后世继君来。”

为纪念黄公略,中央政府和中革军委还在黄公略牺牲之地设立了公略县,1933年又在叶坪广场建造了公略亭。

千年以前,庄子以“三剑”讽谏赵文王。乱世之中,成为强者才有持剑资格,然而是选择“庶人剑”、“诸侯剑”还是“天子剑”?不同的强者有不同的选择。乱世风浪袭来之际,黄公略与他的革命战友携天子剑为万世开太平。似此如山重任,非强强者不能担也。

黄公略历史资料

黄公略故居的山脚下,有一所用他名字命名的小学——公略完小,那是一代代本地学子与先烈建立精神链接的起点。

每逢清明节,老校长张仲书都会在校内的黄公略雕像前宣布举办全校纪念黄公略活动,并组织学生前往黄公略故居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曾就读于公略完小的学生左思远回忆道:“每年开学典礼,张校长都会跟我们讲黄公略将军刻苦读书的故事。”而谈及对先烈故居的印象时,学生们都会提到的,却是那条弯弯绕绕的山路,散不开的云雾,以及趟过的黄泥。

朱德题名公略完小图片

黄公略雕像

时隔多年,当再次踏上通往先烈故居的环山公路,我试图再去找一找曾震撼过心灵的那处山隘。很幸运,我找到了它。如今占领那处山隘的是一座高压线电塔,黑色的电线直冲下山间的谷地平原。往来耕作的老农常常牵着黄牛踩过平原那结实的土地。百年前的烽烟被永远埋在泥土里,长出与世无争的日子。

环山公路所见

当年的黄公略需要趟着黄泥一步步走下山去,不知他是否也会在这个隘口驻足许久。我想,闯进他眼里的,一定不会只是埋头耕地的黄牛,或是旧地主家的几亩耕地,应该还有远处更高的山,更远的云。

就像百年以前那一批共产革命者,他们的目光会注意到澎湃的民族浪潮,会投射在十月革命飘扬的赤旗上。走下山去,平坦的混凝土公路铺展开来,一如他们亲手开辟的未来般宽阔。

上一篇: 党员在我家乡丨抗美援朝老兵严效仁:上战场保家卫国,回家乡为民解忧

下一篇: 党员在我家乡丨孙文龙:以生命赴使命,为革命赋深情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