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威斯尼斯人wns8888中国(官方)-Official website

澳威斯尼斯人wns8888

当前位置: 首页 - 澳威斯尼斯人wns8888 - 学院动态 - 正文

趁着天气好,严效仁总爱背着手在街上散散步。

这位老爷子精神矍铄,背总是直挺,脚步没有一点蹒跚,旁人是绝猜不出他的真实年纪——九十一岁高龄。

严效仁的孙女严江林感慨道:“现在爷爷得了阿尔兹海默症,从前那些战斗的记忆都一点点模糊了,但我们还能清晰感受到军旅生活对他的深刻影响。”


严效仁生活照

  淬火锻刃

三岁,一个孩子刚刚开始记事的年纪。

而严效仁的三岁呢?父亲惨死,母亲远嫁,对父母的印象只能从年迈的阿婆口中得知。

为维持家中生计,九岁的严效仁选择加入村武装,扛着一杆比自己还要高的枪,跟着大人们上山下水。十三、四岁时,他加入了当地部队。

幼年的困苦经历,铸就出严效仁一身的“硬骨头”。他行事果敢、坚持原则,在旁人眼里甚至有些“犟”。但也正因这种性格,严效仁才能从无数艰难挫折中爬起,踏上入党之路。

他没想到,这条道路竟是荆棘丛生,危机四伏。

1950年,严效仁接到部队任务——便装护送重要文件至铜鼓县城。由于对地形不熟悉,他和战友中途便迷了路。碰巧此时有一群“生意人”路过,他们热情邀请问路的严效仁一行人共同前往铜鼓。

然而,严效仁逐渐发现事有蹊跷。这些“生意人”一直在带他们上山路——脚下的路越来越陡,周围的树也越来越密,根本不像是通往县城的路。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很多国民党残部逃入山间躲藏起来,成为鱼肉乡里的土匪。严效仁怀疑这伙人是国民党残部,与他们虚与委蛇的同时,暗中向战友使眼色。

恰巧这时,一位农民从山上挑柴下来,严效仁灵机一动,立马上前借火抽烟。他借低头点火的功夫,掩嘴悄声向农民询问去县城的路。在严效仁的眼神示意下,农民警觉地瞄了瞄周围,小声道:“往回走十几里,到一个岔路口往另一个方向走。”严效仁暗暗点头,继续和这伙人走了一段路。

严效仁和战友看他们逐渐放松了警惕,便立马转头往回跑,一路狂奔了十几里才成功逃脱。跑到岔路口后,他们按照农民的指引继续狂奔,终于在深夜抵达铜鼓县城,保证了文件的安全。

几天后,铜鼓县公安局、武装部、民兵将一伙国民党残部围捕抓获,这群俘虏中竟有几个之前的“生意人”。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严效仁还是一阵后怕,他感慨道:“如果真的和那伙‘生意人’上了山,必定是凶多吉少。”

适逢乱世,战士先行。从加入部队到1952年入党,严效仁经历了无数次这样的惊险场面。淬火加钢、千锤百炼,一把利刃已然就位。

利刃出鞘

按照抗美援朝战争打响时,严效仁已经成家,妻子正身怀六甲。根据相关政策,他本不用奔赴战场。

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严效仁选择带头报名,同时还动员了乡里的有志青年入朝作战。在分宜火车站,他身背行囊、胸佩红花,斗志昂扬地登上了开往北方的列车,做好了迎接战斗的准备。

严效仁的抗美援朝经历

战争无疑是残酷的,即使是一次小小的任务,都可能浸染着无数战士的鲜血。

月色笼罩下,四周一片寂静。执行接电话线任务的严效仁一行人赶往阵地时,眼前所见尽是荒凉:整个山头被炮火削去了一片,粗壮的大树全被炸倒,前两批接线的战友无一生还。人体、山木、武器,目光所至,皆是黑色残骸。

当时的中国没有能与美国相抗衡的高精尖武器,只有一排又一排刚刚倒下,又可以被立刻补齐的军队。战友的遗体堆叠如山,残肢的血液凝固发黑。场面有多残酷,战士们死守阵地的信念就有多坚定。血与肉镕铸出的,是更加火热的护国之心与战斗之魂。

严效仁一行人的身份被迫由接线员变成了阵地守卫员。一轮炮火过去,紧接着便是更猛烈的一轮。炮弹“嘭——”的坠落声和子弹“嗖——”的呼啸声交织在一起,火光照亮了尘土飞扬的战场。他们在战友的遗体旁架起武器,一把枪打完了再换上一把,直到听不见敌人的声音。

后来,每当回忆起战争场面,回忆起倒在阵地上的战友,严效仁的心情都十分沉重。他常说:“能活下来就是大幸,没有什么奢望,只有好生工作,才对得起牺牲在异国他乡的战友。”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在收尸队工作时,严效仁每天穿梭于尸横遍野的战场上,通过看鞋子来分辨认领战友们的遗体。层层叠叠的遗体脚上大多穿着皮鞋,穿着解放鞋的两只脚就显得格外突出。上过战场的人只需一眼,就能明白,那是一具甘愿抱着炸药,与数倍美国兵同归于尽的志愿军遗体。

为了“接回”牺牲的战友,严效仁要扒开压在他们身上好几层的美国兵,把残肢一一归位,再完整地送英雄们“回家”。他们是父母的儿子、是妻子的丈夫、是孩子的父亲,但在战场上,所有人只有一个身份——中国志愿军。若非他们甘愿舍小家之幸福,焉有大家之和平。

几年征战,除了一身伤痕,严效仁的身上还满载着国家授予的荣誉。2020年正值抗美援朝70周年,严效仁得到了国家颁发的第7枚抗美援朝纪念章。这纪念章代表的和平,是严效仁和所有志愿军战士出国作战的初衷,也是全国人民的心愿。

宝刀未老

归国退伍后,严效仁婉拒了军校任教的机会,选择返乡成为一名村干部,为人民干些实事。任职期间,他始终将“恪尽职守”作为自己的工作原则,也一直以“有难先当、有苦先吃”的标准要求自己。

当时农村的化肥稀缺,甚至达不到定量配给的最低要求。为了提高田地的收成,严效仁徒步20公里去申请化肥。一个村里通常只有一口水井,洗衣洗菜都要从唯一的井里取水,村民生活极其不便。为了解决村民用水问题,严效仁带头在冬日里开凿水井,为大家谋福利。结果他自己却落下了病根,天冷时腰总是作痛。

虽然严效仁的家里并不富裕,家庭负担也不比别人小,但他总是将村民的利益放在自己前面,多次把福利让给最需要的人。在分配集体利益时,严效仁优先考虑困难家庭的需求,格外关照行动不便的老人。在安排任务时,他却总是挑最累最苦的活。先人后己,真正做到有难先当、有苦先吃。即使后面调到了电力部门任职,严效仁也从未使用职权为自己谋取过一分一毫私利。

严效仁不善言辞、沉默寡言,但他用一桩桩、一件件的实事,诠释了对党的忠诚。严江林表示:“过去的很多事情,爷爷从不主动提起。做了好事,也不主动说。爷爷不喜张扬,总是认为自己只是在做党员应该做的。”在严效仁的感染下,严家儿女大多成为了共产党员,孙女严江林也是一名预备党员。2018年8月,严效仁家还被评为新余市“平安家庭”标兵户。

虽然对自己的故事保持缄默,但对党和国家,严效仁却有很多话说。经历过抗美援朝的艰苦,见证了改革开放后的快速繁荣,严效仁常说:“共产党是好的,走的道路是人民的道路。”每当回忆起抗美援朝的历史,他总是痛心于当时国家科技不发达,武器不先进。也因此,严效仁常常督促后辈多多读书,努力学习先进科技文化,争取早日报效祖国。

新一年的曙光如约而至,严效仁所背负的战争岁月已然悠悠远去71年。青年时,他以战场烽火淬炼自身;中年时,他化身国之利刃斩荆棘无数;晚年时,他敛去锋芒,将希望寄托于下一代。信仰二字,总有人愿意用一生诠释。当严效仁选择藏起毕生功名时,他已然将心中信仰坦露给世间——“此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上一篇: 我院2020年度党支部书记述职大会顺利召开

下一篇: 党员在我家乡丨黄公略:且缚苍龙征腐恶,但酬少时留侯志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