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蔓,女,汉族,中共预备党员,华中师范大学澳威斯尼斯人wns8888网络与新媒体专业2018级本科生,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奖学金,连续三年专业排名第一,曾获校三好学生标兵、校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并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大学生数据新闻大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三等奖。在学生工作方面,曾担任院团委学生会副主席和班级宣传委员。参与多项科研课题,并发表学术论文1篇。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大学四年的学习让我懂得了应当如何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找到自适,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并朝着心中所想不断前行。
博学慎思,问道求索
从兴趣出发,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是我大学生活稳步前进的重要法则。自大一开始,我就对数据新闻产生了较大兴趣,不仅从大一开始就加入了数舆团队开始学习和生产数据新闻,还作为主创成员之一主持了校级大学生创新课题“数解舆情:高校学生数据新闻创新与实践平台建设”,当前已完成了90余篇推送,关注人数达2000人。
在数据新闻的实践过程中,我也得以不断反思数据背后人文因素的忽视,在准备数据新闻大赛时,作品《北斗,请指示:二十六年磨一网》中,以“科技传播的诗意表达”为立意,关注冰冷数据背后的那个鲜活的生命故事,最终获得了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国家二等奖、最佳数据新闻创新和可视化奖。这一段特殊的学习和实践经历,让我明白了学习是循序渐进,并且不断反思、精进的过程。当我遨游在数据海洋中时,我会感慨其浩瀚,也会反思其深不见底带来的问题,并努力探索数据背后的人文光亮,正是在这样学习-反思-学习的往返过程中,我得以不断成长。
同时我还在网易传媒青媒计划的实习中担任数据新闻小组组长,统筹策划完成了国际禁毒日、毕业季等数十期数据新闻专题,在实习过程中,我得以更加清晰地了解新闻传媒内部数据新闻的正规生产流程,这更激发了我对相关领域的探索和研究热情。
回顾这段对“数据新闻”的追梦路程,我想我是幸运的,准备大赛时的无数个夜晚还历历在目,实习大楼窗户外无言无语的月光,答辩场上怦怦直跳的心脏……心里那颗兴趣种子逐渐在沐浴了数年的热爱和汗水后发芽开花。
探求真知,上下求索
大学期间,我还参与了国家社科项目“日常生活视域下中国文化形象的建构与对外传播研究”,对20个公众号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参与观察,并建立了典型案例库。在丰富的科研项目实践中,我锻炼了一定的科研能力,在湖北省委网信办“湖北自媒体大V思想动态调研课题”中,对湖北16个地区发放调查问卷,并对潜江、宜昌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参与问卷设计,回收400余份问卷,对回收内容进行编码和量化分析。由此我在实践中不断掌握质化和量化的多种研究方法,提升了学术能力,并作为第一作者在《科技传播》发表了论文。
泰戈尔曾言:学习必须与实干相结合。在学习理论知识同时,我还十分关注实践的重要性。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力求培养自身成为一个全媒体人才。
出于对新闻时事热点的关注,我在红辣椒评论曾独立发表3篇评论,并被聘为红辣椒评论青年评论员,其中作品《推进版权保护,须考虑是否合法合情合理》被人民日报锐评转载,阅读量全网10W+。这是我走出学校初尝的实践之果,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得以在挥洒文字之时有了用武之地。这给我带来激励的同时也向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也得以培养起对热点新闻的敏感,并在文字和思想上对自己更加严格要求。
作为新闻人,需要不断突破自身原有的舒适区,绝不能固守传统的采写编评、画地为牢,而应该不断掌握新的技能,开拓新的领域。大学四年,我一直在试错中不断成长,不断突破自身的舒适圈以不断丰富自己。
虽然不是广电专业,但我仍积极展开相关实践,现在想来许多实践都是从0开始,都说人生就像长跑,没有踏上起点的勇气,就永远看不到终点的红线。仍记得电脑前面对复杂的交互设计编码逻辑时我的抓耳挠腮;仍记得作为一个没接触过视频特效制作的小白,硬是连着好几个日夜一边在B站学习,一边熬夜肝着大广赛的广告作品;仍记得为完成更好的广告作品,淋着雨在昙华林不断踩点拍摄……这是无数个从0开始,不断积累到1的故事,这些经历不断拓展着我的视野,为我带来了1+1>2的成就感,作品《百年润发,书写畅意人生》获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省二等奖;H5《古今往昔花滑缘》获2021年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国家三等奖……
泰戈尔曾说,只管走下去,不必逗留着,去采鲜花来保存,因为这一路上,花自会开放。站在大四的分水岭上,唯有坚守初心,不骄不躁,不过分执着于过去的成绩,砥砺前行,方能抵达梦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