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威斯尼斯人wns8888中国(官方)-Official website

澳威斯尼斯人wns8888

当前位置: 首页 - 澳威斯尼斯人wns8888 - 学院动态 - 正文

行车驶入李才村章荒坡,李美谷正在养殖场铲牛粪。她裹着黑棉服,头上带一顶小帽,帽上绣了个金箍。牛棚的入口处扯着一张用于遮挡阳光的大麻布,往外走一步是屠宰场,地上还留着宰割完后留下的血污。

“这些活儿都是我自己做,雇人做我不放心。”李美谷边笑边说。

2016年,在乡政府精准扶贫政策的帮助下,当时还是地区“特困户”的李美谷创办了美谷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四年里,从无到有,如今我们所看见的已是经营面积近千亩的产业园区。

飞来横祸,陷入绝境的家庭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农民掀起了影响深远的省际“进城打工潮”。和大部分年轻人一样,李美谷和她的丈夫倪书和也是抱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顺着这股洪流踏上了南下之路,来到了各类产业方兴未艾的温州。

到达温州,二人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养殖场喂牛。喂牛需要晚睡早起,是个苦活儿;需要铲粪刷毛,是个脏活儿。以往的雇工往往做两三个星期,至多一个月,就不愿意继续做了,李美谷夫妇则一做就是一年半。

二人手脚勤快又细心,在一年半的工作时间里,母牛生崽也比往年更多。为长期挽留夫妻二人,养殖场老板还在母牛下崽的时候给二人包红包。

可喂牛的工资还是太低,当时夫妻二人一个月的工资统共也只有七百。兢兢业业做工到了年底,李美谷与倪书和挣的钱加起来也不到一万,二人决定另寻东家。

第一段养牛经历虽然收入不多,可李美谷跟着老板在牛圈里扎扎实实地积攒了一年半的经验,关于养牛的技术已经学了大半。那时的李美谷不会想到,从家乡走到温州,要从这不大不小的牛圈走上一遭;而从温州再次回到家乡,她们一家的生计还会落到另一个“牛圈”。

借着装备草料的时间,夫妇二人在劳务市场物色新的工作。倪书和注意到了一条招工信息——从山上运绿化泥,一车三十块钱。夫妻与老东家说,准备回老家了,以后就不能在养殖场做工了。

“你不能说你去别家打工的,不然人家不把钱给你。”李美谷攥着手,笑得有点不好意思。改运黄泥后,这门卖力气的活儿让二人的收入增加了许多。500斤的黄泥上下山夫妇二人一天运十来趟,能挣八百。虽然辛苦,生活却充满奔头。

2011年,李美谷女儿倪美霞大学毕业,小儿子倪冲冲要上初中,想让父母陪他读书。李美谷想着,这几年打工已经挣了不少钱,小儿子想父母,那便回去罢。

“我也记不得我什么时候回的家了,我没读过书,不知道时间,可我就是知道,回到这就到家了。”

回乡后,李美谷把儿子送到县里的中学读书。倪冲冲在校期间成绩优异,还担任了学生会主席。返乡务农的收入虽少,可对于在外漂泊多年的游子而言,回家,总是好的。

2012年5月,由于同学矛盾,倪冲冲遭到社会青年殴打导致三级残疾。入院后他确诊了脑外伤后精力阻碍、智力阻碍。而当倪美霞于2013年8月询问法庭案件审理进度时,竟被告知半年前,倪家的民事抵偿诉求已被撤回。李美谷找到当地法庭法官赵谷,赵谷称是倪冲冲的代理律师撤回了诉求,在律师否认后又改口称,是他在查看倪冲冲伤情后,认为无法临时肯定伤残等级和医疗费用,于是请求撤回了民事诉讼。最后,倪家只获得了4.5万元赔偿。

从阳新县医院到武汉省医院再到北京,倪冲冲的治疗花去了两百多万,耗尽了家中所有的积蓄。

李美谷回忆那段日子:“那时候别人家看着我们都绕着走,不敢打招呼,生怕你缠着他们了。”

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绝境。李美谷年近六十,带着儿子四处奔波治疗,还要扛着锄头种菜养家。可务农所得有限,连温饱都成问题。百万债务,压得一家人喘不过气。

倾力相助,坎坷的创业之路

2014年12月,中国经济工作会强调精准脱贫的扶贫新动向。李才村积极响应号召,作为特困户的李美谷更是乡政府脱贫工作关注的重点。县人大驻村工作队和镇长来到李美谷家中走访,为倪家出谋划策。驻村第一书记建议李美谷发展小产业,边种菜边养猪提升收入,村里可以赠送需要的猪仔。

听了第一书记的话,李美谷联想起了自己温州养牛的经历,一下子抓住了机会。她马上说:“不养猪,猪得瘟。我会养牛,我要养牛。”村里几十年来从来没有养牛户,第一书记也不认为李美谷能办成养牛场,但见李美谷坚持,便答应了下来,代表政府为倪家提供了第一批牛犊。

养殖基地建立在李美谷家旁的小山包,在村政府的帮扶下,第一座小牛棚建成,工作队还为倪家购入了一批牧草。2016年3月31日,美谷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注册成立,位于阳新县陶港镇李才村章荒坡。

肉牛的养殖周期长,头两年难以获得收入,而一头牛一年的养殖成本近1000元。自家雇不起人手,李美谷夫妇两名近六十岁的老人扛下了养殖场的全部劳力活。二人常常喂牛到晚上12点回家,第二天早上4点就又要上山,每天三四个小时的睡眠为的只是“把这事儿办成了”。

回到家中,李美谷还要负责家中的饭菜,小儿子每天要吃药,李美谷工作时就把他带在身边。倪冲冲那时已经完全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饿的时候只会狠捶自己的胸口,李美谷看到了就停下手里的活儿,给儿子喂饭。

“他以前多会读书,现在成了这个样子,我看着眼泪就止不住。当时一边做活一边抹眼泪,还不能让他看见了,看见了他更会恼你。”对于李美谷来说,那是最难熬的一段日子。

连着养殖场和家,章荒坡上有一条小公路,这条路是李美谷自己修的。修公路之前,夫妇二人上山,走的是一条坑坑洼洼的黄土路。下雨的时候走那条路,一脚踩上就是一个泥坑。一次下雨上山的时候,李美谷不慎摔倒,腰磕到了石头,整个人淹在了泥里。

被送回家中时,李美谷发现她完全控制不了自己的身体,她一度以为自己瘫痪了。李美谷足足躺了三个月才下床,而在这三个月里,家中的天一下塌掉了一半,所有的重担全部压在了倪书和一个人的身上。

可也就在这段时间,倪书和开车送草料上山时不慎翻车,所幸并未受伤。这更坚定了李美谷的想法——必须得修一条路,一条规整结实的水泥路。“真怕了啊,这要是我们两个都倒下了,家里吃饭都困难。”

得知李美谷跌伤后,县长和第一书记再次来到倪家走访,第一书记很认同李美谷修路的想法。他表示,这家人能干、肯吃苦,现在办企业遇到困难,县里镇里应当给予支持。经过协商后,村政府决定出资三十万帮助倪家修一条山路。李美谷一合计,三十万用于修路后,还能剩下不少余款。她可以再购入牛犊,扩大产业,这一场遭遇竟也算是因祸得福。

可李美谷的打算没能实现。政府捐资30万帮倪家修路的风声传出去后,村里人知道了不免心动,他们向县长、村支书反映希望由村里集体接手工作,经过许可,拿到了章荒坡的修路权。交通局收到信息后,事情又发生了变化。如果是由李美谷个人承包修路,政府可以提供三十万补助款。可若是村集体修路,村集体应当承担大部分费用,交通局只能给予7.5万元补贴。知道赚不到钱后,村里人又将修路的事搁置了。

最终,李美谷自己领了补贴,找到过去温州打工时结交的朋友,筹了一笔钱。这条几经波折的路,到底还是被李美谷修好了。

苦尽甘来,永远的“拼命三娘”

“你在全陶港镇,找不出一家能像我这样的。其他人养牛亏的亏,垮的垮。别人看见我都说,李师傅,你是真吃得了苦啊。”李美谷昂起头说道。

李美谷记得住每一头牛的样子,有些牛胆小,不敢抢食吃,李美谷就给它们单独喂食。通过观察粪便,李美谷就能知道牛的健康情况。一旦发现了得病的迹象,就马上打针治疗。两年来,美谷养殖场没有死过一头牛。

第一批牛犊出栏后,李美谷夫妇面临的唯一问题是销路。夫妻二人线上线下销售都尝试了,可效果甚微。关键时刻,第一书记再次出面扶持,先是帮助倪家联系客户,随后又联系乡镇机关,推荐美谷养殖场的牛肉。有了第一书记的担保,存栏的成熟肉牛很快卖了出去。因为牛肉品质好,客户也表达了继续合作的意愿,李美谷借此发展了一批长期忠实客户。

有了收入后,李美谷继续扩大生产,购买牛犊。而头年购入的母牛,每年都能产出一头小牛犊。此时的美谷养殖基地,数量上已经初具规模。曾经那个只能容纳十来头牛的小棚不断扩建,存栏量已经达到上百头。第二年,美谷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利润到达了60万。

产业发展顺利,乡县领导来到倪家报喜,并进一步提出意见,可以让养殖场发展周边产业,进一步创收,带动周边村民脱贫。李美谷听取建议,在山坡上开辟农田,种植蔬菜水果,肥料采用牛粪有机肥,形成了良好的绿色循环。同时尝试深加工,制作牛肉制品,提高利润。到2020年,通过土地流转种植牧草60余亩、柑橘30余亩,肉牛存栏300余头、年均出栏100余头,创收超过200万。

收入多了,小儿子的病成了李美谷心头最大的牵挂。她在湖北师范大学旁租了一间房子,让倪冲冲住在大学旁边。希望与学生的交往能治疗儿子的智力障碍。这个方法真的产生了成效,倪冲冲的精神创伤逐渐好转。语言表达能力也逐渐恢复后,李美谷将儿子接了回来,教儿子养牛的技术。2021年,倪冲冲在黄石大型农业讲座上讲课,获得了第三名。

“现在感觉就很好了啊,债也都还清了,村里人看着你也不会躲了。”那些闻者无不动容的往事,都化成了她脸上的皱纹和嘴角散不去的爽朗笑意。李美谷靠着草垛,释然地说:“不过现在不用这么苦啦。”黑暗的牛棚里,她的眼睛始终微微发着光。

上一篇: “守林人”靳广恩——数十年如一日守护城市绿肺

下一篇: 绿城使者工作进行时——郑州金龙社区2021记事簿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