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有关意识形态的讲话中强调,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这体现了中央对新型传播格局下,对舆论传播和网络治理的高度重视,也必将对新闻传播的理论和实践发展提出一些新的课题。
当前,在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智能终端等技术的推动下,传播格局的生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媒介传播从大众传播进入到分众传播、个众传播的时代。互联网特别是移动智能终端成为人们接受信息、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因此,中央及时提出,人群在哪里,宣传思想工作就应该在那里。互联网已成为舆论的主阵地、主战场。在这种背景下,要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就必须创新传播手段,推动传统媒介向新型媒体的转型、融合。新闻舆论传播必须改变传统的“以媒体为中心”、“以内容产品为中心”的观念,变为“以用户为中心”、“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出发点”,实现媒介角色的大转变:从内容的生产者向内容的整合者转变,变封闭式的内容生产为开放式的内容生产,吸纳、整合用户生产的内容;从信息的整合者向关系建构者转变,媒介不仅要提供信息内容,还要深度嵌入到用户的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中,为用户提供综合服务、互动社交的功能,成为建构人们新型社会关系的重要平台;从单一的文化产品提供者向社会资源的整合者转变,媒介不仅有意识形态和文化属性,同时还有产业属性,是连接、整合各种社会资源的重要工具,因此媒介要发挥资源整合的功能,成为推动各种资源整合、实现共享发展新理念的重要平台。
另一方面,中国网络快速发展,目前已有7.1亿用户,其中手机上网用户超过九成。但互联网上的内容极度丰富的同时也难免泥沙俱下,因此如何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和网络治理,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也成为中央演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国家出台相关规定,对网络新闻信息服务进行严格的许可证管理,不管是发布新闻,还是发布评论,也不管是网络、还是两微一端,不管是平台还是个人,从事新闻信息服务均需取得相应的资质许可。同时,对网络上的涉黄、涉骗、涉政的信息进行严格治理,取缔一批网站,处分一批大V、推手,网络上的谣言传播等得到极大改变,网络空间逐步好转。因此,网络一方面要满足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权、监督权的同时,也要遵守相关法规,不得随意造谣传谣,或是散布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秩序的有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