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新在线讯(通讯员 明秋月 陈媛媛)3月30日晚,1801班班主任甘丽华带领1801班同学开展了一次《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的读书分享主题班会。老师同学们热烈地交流,积极分享自己的读书感受。
一个月前,甘丽华老师以每个宿舍为单位为大家购置了这本心理咨询入门书。这本书讲述了蛤蟆先生是如何在咨询师苍鹭的带领下,勇敢地探索内心世界,认识自我,逐渐找回信心与希望。
班会以一个心理测试小游戏开始。甘丽华老师为每位同学分发了张白纸,并让大家随意在纸上画一棵树。根据这个心理测试的阐述,树的形状、位置、繁茂程度、是否有根等指标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经历、想法。同学们积极参与绘画,热情分享自己的树木,有同学惊诧地发现这个测试竟然和自己的某些情况高度契合。尽管这些指标的符合度因人而异,并不全然准确,但是小小的开场活动已然让大家放下拘谨,活跃了气氛。
随后,甘丽华老师向同学们分享了书中的核心内容。她首先介绍了书中提到的儿童的基本情感——快乐、深情、愤怒、恐惧、悲伤,并指出理解童年是理解自己的关键线索。而后,她提到了书中的一个关键概念——“自我状态的三位一体”,即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三种自我状态,分别是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只有用理性而非情绪化方式行事的成人自我状态才能帮助人思考当下、理性评估自己的行为。除此之外,甘丽华老师还提到了书中的三个重要概念:人生坐标、自证预言、心理游戏。最后,甘丽华老师表示,大家要努力达到“我好,你也好”的状态,善于理解与回应别人的情感,实现自己的成长与自我完善。
老师分享完后,韦泽林、申文杰、唐雨、黄韵潇等同学也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感受。其中最戳人心扉的一个提问是:蛤蟆先生走出抑郁的过程真的这么快吗?的确,不到两百页的书中,蛤蟆先生只咨询了十次便获得了“新生”。然而,现实生活中的心理问题确实不可能这么快解决。老师回答说,这个过程是有挑战性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改变总是困难的,甚至还会感到痛苦,但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才会一步步走出困惑,重获新生。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虽然不能针对性地为我们每个人的困惑和焦虑提供速效的解决方案,但是它让我们意识到了童年经历对人格的深刻影响,以及如何才能在心理上获得真正的成长,积极、自信、独立、充满希望地生活。“成人自我状态”和“我好,你也好”的人生坐标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