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秋天与华师相遇从此便开始了自己作为“叶”的旅途顺风而上,逆风也是如此她始终相信,如何种果便会如何收获
个人简介
司小平,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共青团员,英语六级,系华中师范大学澳威斯尼斯人wns8888新闻学专业2019级本科生。2020-2021学年综合学分绩92.117分,位列新闻学专业第二名。目前担任澳威斯尼斯人wns8888学生会执行主席、华大记者团副团长、华大在线团长。曾获校“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文艺活动积极分子”、“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她曾获第六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三等奖、2021年Iteach全国大学生数字化教育应用创新大赛三等奖、第十一届“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湖北赛区一等奖等国家级与省级奖项。并在湖北省翻译大赛、网络文化节、书影评大赛等活动中获奖。
如“叶”般助人为乐
在入学时,司小平便感受到了来自桂子山上的温暖。一步步引导的新生志愿者、热情互助的舍友们、还有送来关心和帮助的学长学姐们,都让这个远游他乡的女生放下了许多不安。她在那时便在心里埋下一颗种子:“到了明年,也要将自己所收获的温暖延续给新生们。”
大一时,她加入了院团委学生会,成为了一名部委,学习着如何做好学生服务工作。到了大二,她成为了院团学文艺部部长,身上的责任一下子重了起来。一方面,她要承担起策划组织、挑起部门大梁的工作;另一方面,她也要尽到带好部委的职责。当学弟学妹有关于学习或者生活上的困惑时,她也会一一地耐心解答,给予帮助和建议,做好一名解语者。由于疫情防控的影响,20级的迎新晚会举办遭到许多困难和阻力。为了能够办好这次送给新生们的“见面礼”,她当时在短时间内苦思冥想,制作了线上和线下两版的策划案,并不断地修改自己的想法,征求新生们的意见,做到了换位思考并增加惊喜温暖的创意,同时保持可行性。在和多方协商后,这次活动得到了学院的大力帮助和支持,最终获得了不错的反响。“他们能感受到来自学院和团学的温暖,有着新的归属感,我就心满意足。”当时的她如此想道。
第五届桂子山电影季开幕式,是她成为学生会执行主席后筹办的又一次美育活动。逆风或顺风,刘墉有句话是她特别认同的:“风大时,要表现逆的风骨;风小时,要表现顺的悠然。”回想起以前工作有时候压力大,会躺在床上听着音乐自我消化,她觉得有些感慨。正是因为她在做学生服务工作的这两年时间里,不断地锻炼自我,服务人,顺境或逆境都选择坚持,所以相比于从前的探索与青涩,她觉得这次的工作得心应手了许多。她也一直认为,做一片能够承载着花朵健康向上的叶,便是很有成就感的,无论迎着什么样的风,她也会一直向上。
振起迎风且有声
“不愿意虚度光阴,享受每个阶段。”不管是高中还是大学,她都一直这样告诫自己。当看到网上的帖子讨论大学四年如何度过时,她看到一句话“一定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句话一直触动着她,也让她的大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在外人看来,司小平是个有些高冷,有些自信的人。其实在内心深处,她也不是一直自信的,也常常会自我否定,心生忧患。但她不愿意固步自封,或一蹶不振。为了让自己的焦虑和不适应得到缓解,她经常喜欢到图书馆里自习或者看书,看到图书馆里那么多人都在为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她也能够得到一份勇气和鼓励。当看着夕阳余晖洒在桌面上,听着偶尔更换的闭馆音乐,完成着一件件计划表上的事情,她得到了充实和满足。
因为喜欢影视,她加入了“第七次浪潮”,和团队里有趣的伙伴一起,编辑影评推送,组织观影活动。只要有时间,她便会参加院里的观影沙龙,看看电影,听听老师的解析,同时自我进行电影与真实的关系的反思,收获颇多。影如人生,人生如影,从影中寻求思想的邂逅,再反哺真实人生。
在夏秋交替的时节,她进入了校党宣华大记者团。在那里,她感受到了“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的氛围,也结识了指引她一步步成长的前辈,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成为一名华大在线的记者,她知道自己的笔是有温度的,写下的每一篇文章都是自己种下种子后的获果。一年多以来,她采访过校内外形形色色的人物,对社会热点与新闻前沿保持关注与思辨,从刚开始的青涩到后面的自如自洽,她得到过鼓励,也得到过批评。将近40篇稿子,覆盖多个栏目,发表文章于校内外报纸和新媒体平台上,她有失误则改,有进步则坚持,迎着风而上,她也选择用笔发出青年声音。
由于喜欢,于是尝试坚持,在坚持中不断热爱,于是选择继续坚持,她想要和自己喜欢做的事、喜欢待的地方一起努力下去。她也只愿心有惊雷,而生似静湖,做该做的,做想做的,不负自己给予自己的期待。她惟愿岁月骛过,山陵浸远之时,能够看清自己是如何如一片叶,在风中自由翱翔。